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尊龙体育官网

——第八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摘录

时间:2022-11-11

养老服务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郑功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5b5、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致辞。.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并且将其战略目标、路径与行动方案呈现出来,让我们感觉更加清晰。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转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养老服务业的目标是加强共同富裕。当前,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而去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4.2%,这是一个转折点,意味着我们由轻度老龄化进入重度老龄化。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也要跟上共同富裕的步伐。

共同富裕一定是物质和精神富裕并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径。这是延续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也是延续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的目标是什么?缩小居民的消费差距,这是加强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原因。到2035年,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毫无疑问,养老服务是基本服务的重要内容。现在距离2035年还有13年,所以,全面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明确的目标任务。到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更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未来五年,是应对老龄化问题,发展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业的重要的、关键的窗口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同时,要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养老事业讲的是公益性、养老产业讲的是市场化,就是要两条腿走路,而且都要发展好。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两条路径。

另外,发展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业,也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要加快完善养老政策的支持理解,可以通过立法,明确责任,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南。同时,按照分层分区域的原则,提高政策的精准有效性。“精准扶贫”中的“精准”二字,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同样具有政策指引作用,因为老人的需求是个性化的,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如果全国一刀切,可能并不符合现实。因此,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同时三管齐下:一是加强社会保障;二是普惠养老;三是满足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

针对后两项需求,应当充分调度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等四种资源,以有效的供给来满足有效的需求。目前来看,养老服务业的床位、总量、供给相对不足。下一步,一定要以有效分解满足需求,在夯实困难老年人保障底线的同时,让养老服务业真正普惠全体老年人,绽放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制订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这也是养老服务业推动老年人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义务。我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养老服务业一定会进入一个全面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

推进法律服务,开创老年人权益保护新局面

李连宁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b9、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以“积极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为题发表主题演讲。.jpg

一是针对性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宣传教育。要从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风险出发,以案释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宣传。

二是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制度。按照现行法律援助法的规定,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主要是两类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法律规定的一些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建议逐步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的范围。在现阶段,至少要对孤寡老人优化服务,失独、80岁以上独居、身患严重疾病以及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可以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申请法律援助。可以在不修法的前提下,通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规章的制订,依法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的范围。现在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的范围,应该给予支持和肯定。

三是健全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的法律顾问制度。现在的养老机构大多聘有法律顾问,但都是为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目前,一些机构正在探索,在养老机构设置为老服务的法律顾问,值得肯定。特别是司法部正在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这种做法完全可以引入养老机构,使养老机构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一方面为养老机构提供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养老机构与助养老人的纠纷调解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助养老人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

四是深入开展社区老年人法律服务。2019年,司法部下发了《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这为社区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特别是要求每名律师每年要参与不少于50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两件法律援助案件。各地的老龄组织、社会组织、养老机构,可以主动联系当地的律师协会和律师事务所,共同推进社区老年人的法律服务。特别是要创新服务方式,比如搭建互联网老年人社区法律服务平台,一些地方的试点卓有成效。

五是完善老年人财产管理监督机制。如何实现老年人的财产保值增值,避免老后破产、老无所依,保障家庭和谐,避免财产纠纷,老年人财产管理的安全知识意义重大。建议由法律援助机构介入老年人的财产管理,依法实施对老年人财产管理的有效监督。这样,可以保证老年人的财产管理更加安全,也让各方当事人更加公正、更加放心。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把老年人的法律服务作为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共同开创老年人权益保护新局面。

坚持四个统筹,促进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于建伟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5b1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以“坚持四个统筹促进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坚持,其中一个坚持,就是坚持系统观念。按照系统观念的要求,做好社区服务必须做到“四个统筹”。

一是统筹社区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推动老龄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社区到底有哪些资源?一是人力资源;二是设施资源;三是组织资源。这些资源要统筹、要整合。

二是统筹社区服务《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社区服务主要是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开展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是要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把目前“养老”和“护小”结合起来,把为老服务与助残服务结合起来,把为特殊群体服务于为社区全体居民服务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综合性居民服务设施,既可以为老服务、为小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为退役军人及其他社区居民服务,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就为老服务而言,要统筹居家社区机构的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

三是统筹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养老服务不仅仅是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等服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五个老有,都需要社区给他提供服务。所以,要统筹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包括文化娱乐、组织老年人开展志愿教育等,都可以纳入为老服务。

四是统筹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养老服务总体上应该具有公益性服务,不能只追求利润,更不能追求暴利。但是,也不能让服务提供者都搞公益服务,应当允许涉入企业和民非机构依法衣柜提供非营利性服务,支持专业性强、口碑好的组织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即便是公益性服务,也应当允许适当收费,保本微利,这样才能可持续。要注重培育或引进一批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能够实现盈利的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集中管理运营和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增进老年人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江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名誉会长

5b6、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致辞。.jpg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党的二十大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党的二十大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相较前几次表述,二十大报告从高度、结构、对象和要求四个方面都做了新的明确部署。

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就是明确该战略是党中央全面把握我国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需要全党全国人民下大力气、一以贯之。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明确了养老服务是由事业和产业组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两条腿走路,两条腿协同发展,构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优化孤寡老人服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孤寡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晚年生活幸福度较低的群体,是我们需要重点保障的对象,要把增进孤寡老人的福祉作为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首要安排,更是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养老服务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制度90余件、国家和行业标准50余件。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10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国有1420万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0余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惠及近3700万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加强、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余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9%。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关爱巡访、时间银行、老年餐桌等老百姓身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推出。

10年来,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应看到,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重点解决四方面问题

着力增强全社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要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借鉴有益经验,搞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社会参与以及孤寡老人扶助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统筹好生育、就业、退休、养老等政策。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

着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老龄化服务体系,改善养老服务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需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银发经济,丰富养老服务业态,推动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着力健全养老工作体制机制。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积极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关爱孤寡老人是红十字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

 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孤寡老人群体实施帮扶,是应尽的责任。要积极优化关爱孤寡老人服务体系,开展必要的养老服务。

一是建立关爱服务机制,各级红十字会应结合实际确定探访关爱服务的对象和内容,通过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孤寡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接受探访关爱服务的意愿。二是丰富关爱服务内容,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远程监测等方式,了解掌握这些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情况,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孤寡老人的养老困难。三是充实关爱服务力量,积极组织和发动红十字志愿者、专业服务机构、活力老年人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关爱服务。四是提升关爱服务质量效率,研究制定关爱服务标准规范,合理确定服务频次,鼓励开发面向孤寡老年人的技术应用。

过去10年的成绩令人鼓舞,未来的蓝图催人奋进,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新起点,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要求,共同为开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不懈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应对人口老龄化,托起幸福“夕阳红”

龚建辉  江西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5b12、江西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龚建辉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托起幸福夕阳红”为题发表主题演讲。.jpg

近年来,江西省红十字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下发的《关于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形成了人才培训 平台建设 志愿服务的模式。

一是推进养老服务职能法制化。2020年1月1日,《江西省红十字会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赋予了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法定职责,明确了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参与医养结合志愿服务、参与兴办公益性养老机构和对老年人的公益援助项目等内容,为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

二是推进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根据老年人需求,在全省建立了以医务人员为主的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共11支,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同时,在推进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的基础上,建立乡镇村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小组,目前已经建设64支,以乡镇卫生院为主,村卫生所加入,为本乡镇提供服务。其他地方也积极行动,分别开展了“爱在始终”“爱与陪伴”等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特色志愿服务,取得了积极效果。

三是推进养老服务培训规范化。在全省推行“六统一”培训标准,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培训教材,积极发挥赴日研修老年介护师资作用,分类别、分层次、有梯度地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有效传播养老服务相关理念。

四是推进养老志愿服务常态化。按照阵地 志愿服务的模式,建设红色养老服务示范点35个,同时采取嵌入式方式,建设博爱家园、养老服务点、心理援助室等养老服务培训阵地,为红十字健康养老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开展健康检测、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养老志愿服务。

五是推进养老救助服务项目化。以项目为引领、凝聚社会爱心力量,针对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实施精准救助服务。创立“爱尔眼科光明基金”“老年病救助基金”“骨健康基金”“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基金”等助老专项基金,筹集资金500万元,救助3.5万余困难老人。实施“幸福食堂”“失独不孤心”“空巢不空心”“让爱回家”等救助项目,对失能失智、高龄空巢等最需要帮助的老人,进行针对性关爱行动。

发展社区养老,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青连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

5b7、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青连斌主持了开幕式。.jpg

社区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社区养老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应该集居家上门服务、日照、短期托养、文化娱乐、休闲养生、应急救援、健康管理、法律服务、特殊老人寻访、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全方面满足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实际上,是要在现行社区养老服务进行扩容,要扩大功能,不仅仅是日照和短期托养,更需要把老年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在社区予以解决。这样,才真正使广大老年人享有基本的养老服务。

一方面,养老机构要拓展服务范围,因为长期以来,养老机构服务的对象就是老人。我们曾经在北京做过一个调研,在北京西三旗养老服务中心,其本身就是一个养老机构,原来的服务对象也是养老院的老人。但是,最近几年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概括为“机构 ”,机构 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探索。目前,类似做法在很多养老机构也在开展。

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体,要真正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政府的养老服务资源必须最大限度地投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过去很长一时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养老服务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更多地用在养老机构建设、床位建设等方面,当然这些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成效的,但是今后要满足群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最主要的途径不是养老机构,而是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服务,这是我们投入的方向,应该有所调整。

与此同时,要发挥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物业、志愿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社会力量的作用,支持社区养老综合体建设和发展。关于这方面,需要有相同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支持。

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非常重要,但是社区养老要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不等于要把老年人养老服务包办起来。包办一切,这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应该这样做的。

近年来,许多地方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纷纷办起了“长者饭堂”“老人餐桌”“助老小食堂”等等,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的问题。我们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很多老年人不是吃不起饭,而是有钱变不出来饭。因为这些高龄老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社区、需要社会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对老年人的此类需求,我们必须满足,但是有些地方规定,只要年满60岁以上的辖区内老人,都可以享受到优惠就餐服务。这种过度普惠的做法很难维持,也有失公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不应该由政府和社会包办,老年人的其他养老服务需求也是同样道理,能够自己解决的应该由自己解决。

我也是一名老年人,我们老年人不是把所有的养老服务都丢给社会、丢给政府,能够自己解决的应该自己解决。政府和社会也不应该大包大揽。发展养老服务,包括社区养老服务,要满足的是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努力破解社区养老服务三大难题


王杰秀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5b10、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以“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为题发表主题演讲。.jpg

加大政策供给,推动资源向社区下沉。一是加强科学规划,推动规划落地。去年和今年年初,国家层面相继发布了《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应对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对于如何加强养老服务规划,以及社区养老服务规划都有明确要求,要求通过这些规划落地,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二是强化资金支持。通过救助、福利、保险等多种手段,建立发挥作用的自给保障体系。其中,如何推动长期护理险覆盖社区养老,让所有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得好、享受得起,值得探讨。三是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平台,推动各种养老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向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汇集。

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一是探索集约高效的社区养老设施建设道路,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断维护和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其利用率和服务效益。二是发挥信息化优势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效能。三是加大对社区照护人员和非正式照料者的辅助器具等技术装备的投放力度。残疾老龄化、老龄残疾化,到了一定程度,都需要康复器具等科技手段,特别是失能之后,或者半失能状况,拥有康复器具,能够协助这些老人像正常人一样在社区生活,这为更多人在社区养老奠定了基础。四是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现在社区养老的短板,就是专业化服务水平不足。怎么解决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实现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的连锁化,把养老服务专业化渗透到社区。

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一是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的重点是什么?需要研究,也需要加强。从全球来看,认知障碍症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家卫建委的数据显示,全国有1500万认知障碍患者,其中1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社区发展针对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尤为重要。二是对老年人的居住服务提供支持。我国独居、空巢老年人非常多,尤其在农村,应该加强对这种老年开展寻访探视,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提供老年人餐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行等。比如说在江西,推进“党建 ”养老服务,尤其是开展老年餐桌,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而且通过聚餐,老年人一起交流感情,愉悦了身心。当前老年人在农村的比例很高,有些空心化比较厉害的村甚至达到了50%、60%,消除他们的寂寞感、孤独感,这种精神慰藉非常重要。

超前干预保护老年人身体健康

董竞成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主任

5b13、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以“医学本质的变化与老年人健康维护”为题发表主题演讲。.jpg

医学的本质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表述: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维基百科则说:医学是关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和实践。

古代医学的特征是对症治疗,对病痛的一种本能的防御和救护。近代医学就开始找病因,细胞、病毒,又延伸出了各种影像学检查。

老年人需要的是什么?养老公寓里的老人大多患有疾病。一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比如老年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脑中等。二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糖尿病、恶性肿瘤。三是中老年皆可发生的疾病。

老年人的疾病往往都是慢性疾病,一些是老年人专有的,有一些是慢性病发展过来的。这里,我重点强调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比如脑梗,一定要定期去做脑血管ct,也就是超前干预。实际上,老年公寓里的大量老人,特别是有脑梗史、或者有危险因素的老人,非常需要前瞻性的判断和干预。

心脏同样如此。现在心脏猝死很多,但实际上背后都是有原因、有基础的。比如早期进行心脏血管cta,就能知道哪一根血管已经很危险了,可以把支架放进去,就不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像老年人体检,一般要求加做一个管脉cta和一个心脏cta,发现狭小就可以立即处理。

第三个是肺。10个人里,7、8个都有结节,主要是因为没有体检习惯。实际上,现在ct的拍速越来越高,原来亚临床或者20年后才能发现的问题,现在都能超前发现。有了这个病史,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拍一次ct,一旦发现“风吹草动”,比如原位癌,提前开刀切除就没有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平时不检查,发现有症状后再去医院,一查就是晚期肿瘤。到那时,医学干预的空间就很小了。

总而言之,超前诊断、超前干预;既来之、则安之;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成败在于细节、成败在于意志。自己要有医学的、科学的头脑,整个管理体系要有科学的头脑。我们整个国家的法治,相关医学法规都有医学的头脑,这样整个社会在医学保障上可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实质是社会参与

李春根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5b14、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社会参与型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jpg

我们经历了第一代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再到积极老龄化。前两个阶段,都是把老龄化作为一种挑战,而积极老龄化与过去认知不一样,不把老龄人作为社会问题的制造者,而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实质是社会参与。社会参与的老龄化,就是老年人高度服务参与的服务体系,提倡老年在居家、社会、机构的自助互助的社会参与过程中享有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以江西为例,目前江西的老龄化比全国老龄化程度略低,仍处于轻度老龄化的阶段。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块,2010年江西省被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试点省份,同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起,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和完善。就江西实践来讲,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渐由老年人被动养老,向积极主动参与养老进行转变,让这些老年人不光是老有所养,还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当前,老年人社会参与型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看待。一是社会对老年人效能的传统认识根深蒂固。包括家庭中很多成员,都认为老年人应该减少社会接触、社会交往,以降低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由此忽视了老年人的价值需求和精神需求。二是对老年群体参与为老服务的外部支持不足。缺少老年群体加入涉老、为老服务的渠道或途径,特别是在“数字宏观”条件下,对不太熟悉智能化的老年群体是一个短板。三是农村地区老年人自助互助养老意识相对更薄弱。

总体来讲,就是政府、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子女、老年人自身应重视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贯彻落实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综合评估工作。

养老服务体系是由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要从家庭、社区和机构三个层面,积极引导老年人社会参与型的自助、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转变原有价值理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待际支持型居家养老。二是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支持,通过社区“家门口”养老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共建共享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动员和组织老人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当中来。三是贴合老年“主动参与”需要,补齐农村互助养老短板。

图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提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