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热血行动-尊龙体育官网
——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侧记
时间:2022-11-04
“这没什么大不了,就是我应该做的。”说这话时,吴海超坐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一楼的献血大厅里,一只手臂上还连接着胶管和血袋,另一只手淡定地接过了崭新的献血证。
10月26日,北京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以“一呼百应,热血行动”为主题的红十字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在相关志愿者群体中发布献血动员令,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吴海超是响应者之一。
百人挽袖献热血
“献血动员令一经发布,就有近百人报名参加。”在活动现场为献血者服务的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主任梁永清介绍:“这些报名的献血志愿者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在校大学生、公务员、医护人员、餐厅服务员、快递小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献血助人。”
这是吴海超第6次参与无偿献血。为了这次活动,他特意请了一天假,早早出发,开车在北京早高峰的车流里堵了两个小时,才从房山赶到北三环的血液中心。
“但是,这次献血之行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可能因为前晚熬夜以及清晨赶路带来的疲惫,吴海超在献血前体检时血压高过140毫米汞柱,不符合献血要求,他却不愿就此放弃:“来都来了,假也请了,这么回去太浪费了。”
为实现献血愿望,吴海超在血液中心院里散步、休息了半小时,到第三次量血压时,数值终于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可以献血了。
“参与无偿献血就是力所能及贡献一份社会责任。”这样的责任,吴海超已不是第一次承担。2021年5月17日,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为北京地区第43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出生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吴海超,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18岁那年,他如愿入伍参军,战斗在向往的地方。22岁,他从部队退役后,在房山区琉璃河镇政府工作,坚守在基层一干就是15年。
吴海超说:“我热爱脚下这片土地,更热爱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参加无偿献血,都是为了给我9岁的孩子做个榜样,告诉他热爱和责任的意义。不仅要有家庭的责任,也要有社会的责任。”
参与志愿服务的青春力量
和吴海超一样早早赶到活动现场的还有来自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的8名志愿者,他们的任务是为来访的献血者提供签到、引导、咨询等服务。
当日早7时30分,志愿者李亚旋就赶到血液中心。此时,距离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却已有数名献血者前来参与无偿献血。李亚旋顾不上休息,马上换好“红马甲”,开始了自己的服务。
“在家也是闲着,除了上课之外,能出来活动一下,再贡献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是特别快乐的事情。”大学本科毕业后,李亚旋把家安在了北京,后又考上了新疆大学的研究生。这个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无法去新疆上学,只能在家上网课。
“之前在学校就参与过无偿献血,也加入了志愿者团体。”李亚旋介绍,到北京后,她通过种种媒体和渠道了解了诸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感人事迹,关注了中华骨髓库的微信公众号。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加入志愿者微信群,参与相关培训,成为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的一名会员。
“此后,我在无偿献血车上参与过志愿服务,也服务过几次宣传活动,虽入会刚一年,但已经是一名‘老兵’了。”李亚旋调侃自己资历“已老”,此次活动还顺便带领一名刚入会的“新丁”一起参与服务,以“老”带“新”。此时,她口中的“新丁”志愿者王勇却不见了踪影。后来,她在血液中心二楼成分血捐献大厅找到了他。
原来,王勇在参与志愿服务时,了解到捐献成分血的相关信息。“我在今年6月参与过一次无偿献血,如果要再次献全血,还不到规定的时间。但知道了献成分血的话不受这个时间限制,我见外面志愿者们也能忙得过来,就忍不住进来亲自献一回。”王勇坐在血液分离机旁,手臂上连接的塑胶管中流淌着热血,经过机器分离出其中的血小板,汇集到采集袋中。要完成一个单位的血小板采集,他需要这么坐上至少一个小时。
这是王勇首次捐献成分血,他说:“这和捐献全血相比,除了坐的时间长点,倒也没有太大差别。不论是参与志愿服务,还是自己来献血,都是为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值得说什么。”
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同一个大厅里,还坐着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会长、理事会理事长吕建华。他是北京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医生,也是中华骨髓库第100例、北京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还是北京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协会创始人。这日,他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第一批赶到活动现场,又成为当日第一个成分血捐献者。
“我是一名医生,我的想法很简单——献血就是为了救助患者。”今年50岁的吕建华,18年间曾无偿献血近30次。这次,他捐献了1个单位的血小板。“血液没有办法生产,只能靠捐赠。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深切地了解到血液在医疗救治中的重要性。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献血捐髓’行列,贡献一份力量。”
在血液分离机边坐了一个小时之后,吕建华拔下胳膊上的针头,在大厅里走动了一圈,和每位献血者一一交流,询问其身体情况。
早在2004年,吕建华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后,就和部分捐献者、志愿者开始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不时参加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当年底,他联合一批志同道合的捐献者发起成立北京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即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的前身。
吕建华介绍,协会自建立以来,聚集了北京地区已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500余名捐献者和愿意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贡献时间和精力的志愿者500余人,目前比较踊跃参与活动的骨干人员有近200人。他说:“这些志愿者不仅服务于无偿献血及各类宣传活动,也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提供陪伴、咨询、引导等服务。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是——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为有需求的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梁永清表示,中心还将继续加强“献血捐髓”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培训、学习、交流,使志愿服务规范水平不断提高,着力创建志愿服务特色项目,打造北京地区红十字志愿团队的品牌。同时,他期待更多的适龄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帮助。
记者 贺晔